Case翻譯案例
翻譯新知-文字修辭
11.Dec.2020
韓文與漢字的歷史羈絆

韓文的歷史由來
在此之前,朝鮮採用漢字記錄韓文的習慣,造成官方和民間有著溝通上的隔閡,再加上學習漢字,在當時是古代貴族階級的特權。之後為了方便標記語音,且希望可以達到「迅速使百姓易懂」的目標,便產生了「訓民正音」的文字系統。造字法則以人類的口腔構造,流傳自中國的天地人思想,及陰陽學說等理論制定而成。
從漢文演變至韓文的艱難險阻
「訓民正音」創造的初衷,主要是希望不被漢文束縛本土文化,也希望能夠有自己的一套語文系統,學習和書寫都很簡單易學。然而文學作品、歷史官方紀錄等,在19世紀前都是以漢字撰寫的,加上保守人士的守舊心態,認為另撰寫一套文字系統,意味著與中華文明的切割,朝鮮將成為蠻夷之邦。直到遇上二次大戰後,日本侵入韓國,使得民族文化逐漸崩解。也造成上層社會的漢字系統崩解。這才使得韓文的傳播迅速傳開。
「朝鮮漢字」的字音
在音讀部分,南北方各有各的特點。北朝鮮人民以平壤音為標準,而南方的大韓民國人民則以首爾音為主。
漢字於韓國的使用現況
在二次大戰後,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(北韓)已完全停用漢字,而大韓民國(南韓)會在名字、重要節日、解釋歷史詞彙及學術場合中使用,也具備一定的廣告功能,如「春」、「原」。而部分企業界也使用漢字,如朝鮮日報、東亞日報、江原日報。與日文類似的特點是,在重大事件、節日、和學術場合中,會使用韓漢混用文,譬如“故”,“弔”依舊能在喪事場合出現,這種混用方式,可說是主旨和翻譯都面面俱到。在文藝展覽和成立花店時也會使用「祝發展」等漢字,在醫療和法律條文中,漢字的註解也代表了隆重、莊嚴、不可侵犯的寓意。
其他相關案例
-
〈談文論譯〉猛禽與射鵰三部曲
14.Oct.2019 -
〈CLIL英文〉赤腹鷹過境墾丁達25萬隻,破31年紀錄
06.Oct.2019 -
廣告與溝通翻譯
30.Sep.2019